《LINUX實操:CentOS 7 網卡命名修改為eth0格式》要點:
本文介紹了LINUX實操:CentOS 7 網卡命名修改為eth0格式,希望對您有用。如果有疑問,可以聯系我們。
Linux 操作系統的網卡設備的傳統命名方式是 eth0、eth1、eth2等,而 CentOS7 提供了不同的命名規則,默認是基于固件、拓撲、位置信息來分配.這樣做的優點是命名全自動的、可預知的,缺點是比 eth0、wlan0 更難讀,好比 ens33 .
規則1:
對于板載設備命名合并固件或 BIOS 提供的索引號,如果來自固件或 BIOS 的信息可讀就命名,比如eno1,這種命名是比擬常見的,否則使用規則2.
規矩2:
命名合并固件或 BIOS 提供的 PCI-E 熱插拔口索引號,好比 ens1,如果信息可讀就使用,否則使用規則3.
規矩3:
命名合并硬件接口的物理位置,好比 enp2s0,可用就命名,失敗直接到方案5.
規矩4:
命名合并接口的 MAC 地址,好比 enx78e7d1ea46da,默認不使用,除非用戶選擇使用此方案.
規矩5:
使用傳統的計劃,如果所有的計劃都失敗,使用類似 eth0 這樣的樣式.
?
1、前2個字符的寄義
en 以太網 Ethernet
wl 無線局域網 WLAN
ww 無線廣域網 WWAN
2、第3個字符依據設備類型選擇
o<index> on-board device index number s<slot> hotplug slot index number x<MAC> MAC address p<bus>s<slot> PCI geographical location p<bus>s<slot> USB port number chain
?
如果不習慣使用新的命名規則,可以恢復使用傳統的方式命名,編纂 grub 文件,增加兩個變量,再使用 grub2-mkconfig 重新生成 grub 配置文件即可.
1、編纂 grub 配置文件
vim /etc/sysconfig/grub # 其實是/etc/default/grub的軟銜接
# 為GRUB_CMDLINE_LINUX變量增加2個參數,具體內容如下(加粗):
GRUB_CMDLINE_LINUX="crashkernel=auto rd.lvm.lv=cl/root rd.lvm.lv=cl/swap 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rhgb quiet"
2、重新生成 grub 配置文件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然后重新啟動 Linux 操作體系,通過 ip addr 可以看到網卡名稱已經變為 eth0 .
3、改動網卡配置文件
本來網卡配置文件名稱為 ifcfg-ens33,這里需要修改為 ethx 的格式,并適當調整網卡配置文件.
mv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修改ifcfg-eth0文件如下內容(其它內容不變) NAME=eth0 DEVICE=eth0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 重啟網絡服務
注意:ifcfg-ens33 文件最好刪除掉,不然重啟 network 服務時候會報錯.
更多CentOS相關信息見CentOS 專題頁面 /topicnews.aspx?tid=14
本文永遠更新鏈接地址:
學習更多LINUX教程,請查看站內專欄,如果有LINUX疑問,可以加QQ交流《LINUX實操:CentOS 7 網卡命名修改為eth0格式》。
轉載請注明本頁網址:
http://www.snjht.com/jiaocheng/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