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察 | 閆丹:“金融行業使用開源云計算技術路線參考”》要點:
本文介紹了專家觀察 | 閆丹:“金融行業使用開源云計算技術路線參考”,希望對您有用。如果有疑問,可以聯系我們。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業界知名組織云計算開源產業聯盟(OSCAR)承辦的2017全球云計算開源大會于4月19日-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文為本屆大會嘉賓分享的大會演講速記內容,敬請瀏覽.
嘉賓介紹:閆丹
公司職務: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大會演講速記
我要進行的演講是關于金融行業使用開源技術現狀及實施路線參考,這個也是我們聯盟最近的研究的一個項目.
前段時間我們聯盟咱們雜志一起做的針對金融行業的調研,包括了一些中小型的銀行還有一些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其中我現在對中間調研的結果進行展示.
目前已經有半數的金融機構使用了開源技術,目前的部署規模并不是很大,以五百以內的居多,都丟在設置評估的階段,
大家可以看一下OpenStack技術目前處在評估和測試中的加起來應該占到50%左右,容器技術也是相同的,嘉賓的介紹頁可以看出OpenStack和容器是現在比較熱門的兩項技術.
我們也可以看到,金融行業機構認為使用開源技術可以代理一些優勢,主要體現在了大大縮短用戶的時間.
正常的業務上線部署也需要一到兩周的時間,使用開源技術要滿足周期,滿足突發事件或者新產品的上線,可以加快產品創新的周期以適應現在的節約成本,這方面主要系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
第三個優勢是系統的自動擴容,云計算包括的可擴展可伸縮,第四個是用戶的自服務可以減輕運維人員的重復的運維工作.
第五個是業務升級不中斷,傳統的IT架構可能業務升級需要小時級,重大的升級可能兩個小時以上,但是云計算開源架構下部分的金融機構已經實現了升級不中斷,從而最小化的影響現在業務的進行.
金融行業使用部署開源業務有幾個方式,首先金融機構無論大種型銀行還是中小型銀行主要采取的還是與技術提供商聯合開發的模式.
可以看出大概有86%的采取這種方式進行研發的,但是并且是由技術提供商提供后期的運維支持等服務.
另外一個方面是金融行業仍然還是對開源的安全程度比較關注,因此在部署模式上看很少有采用公有云的模式,主要推薦私有云部署模式,主要是存儲核心系統和存儲敏感數據方面,在行業云主要是可以對外部客戶的數據處理服務以及在一定區域內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使用資源共享的服務等.
我們的調研之后我們做了一個金融行業使用開源路線參考,可以分享決策框架.
首先是我們做了一個IT五系統的整體視圖,這個是類似于一個傳統的IT,大家可以看到中間還是有一個服務總線,其中圍繞的總線有渠道的應用,客戶營銷平臺的應用以及銀行的內部管理,還有銀行最重要的核心系統以及一些數據整合的服務平臺等.
但是我們推薦的是銀行要根據自己不同得自系統對安全性和環境擴容能力的要求來選擇組具體的部署模式,到底要上公有云還是私有云還是行業云.
在這個決策中平臺是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要在準備階段的,金融機構應該決定不同得自系統上云的優先級問題.
第二個就是確定哪一種開源技術,到底是Open Stack還是容器還是其他等等,實施階段就要對系統的總體需求,與其他IT資源的協調整合行,要保證合同一定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原來有一些小型機應該還是要合理的利用原有的資源.因為核心業務對安全性可靠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歷史包袱比較重,我們建議大型機構進行測試研發,將這類的業務逐漸遷到私有云上,對一些新型的互聯網業務是沒有歷史包袱,比較適合開源的模式.
大型機構可以搭建私有云,中小型機構也可以采用目前有的行業云方式.對于非輔助性的業務系統因為安全性相對較低,可以使用相關的鋼也云服務,提升系統管理的靈活性,降低運營成本,也大幅度提升了用戶體驗.
到底應該采用行業云還有私有云主要需要看銀行機構的大小,也就是自己的研發實力,如果研發實力足夠雄厚的話其實是可以進一步看各個系統的保密性要求,最終看私有云還是行業云或者不能上云.
合同階段是招標和選擇服務提供商,交付階段整合還有服務解決一下開源結構的價值,同時借助與第三方的審計評估階段.
運維管理方面建立一個統一的自動化運維合理平臺,這樣保證基礎的五個功能,第一個是配置管理功能,第二個是集中監控管理功能,第三個是運維操作功能,服務流程功能和運行分析管理功能.
這五個基礎的功能我們聯盟也對這個運維平臺做了一些研究,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我們的聯盟的工作成果.謝謝.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云計算開源產業聯盟
轉載請注明本頁網址:
http://www.snjht.com/jiaocheng/4120.html